東興市瀕臨北部灣,除了有豐富的海洋魚類外,眾多的小河小溪,曾沒有污染源,水質清澈,所以還有品種繁多的淡水魚類,特別要提到的是中華鳑鲏,這種小魚味道鮮美、十分可人。
令人遺憾的是,近些年來,東興市內的淡水環境受到嚴峻挑戰,鯽魚、馬口、麥穗、白條這些可愛的小魚已經越來越稀缺,中華鳑鲏也難見蹤影。
造成淡水魚類逐漸稀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北侖河水質污染。北侖河是東興市的第一大河,曾經養育了世世代代的東興原居民。隨著中越關系的解凍,每天北侖河里有各類柴油機動力的貨船游弋往來于中國東興和越南芒街之間,水質污染嚴重,魚的品類逐年減少,抓捕上來的河魚,魚肉里都充斥著柴油味道。
二是非人道捕獲增多。垂釣、網捕對淡水魚類的生長影響不大,況且東興原居民以海魚為主食,給淡水魚的生長提供了便利。但隨著東興市外來人口的高速增長,破壞了原本的生態平衡。外來人員喜歡食用河蚌及淡水魚類,有些人為了一次性抓獲更多的淡水魚,不惜采取電魚、毒魚等極端方式,嚴重破壞了淡水魚類的生存生長環境。
三是殺蟲劑的濫用。為了消滅危害農作物的害蟲,清除雜草,農民普遍使用各種農藥。農藥殘留入侵小溪小河,污染了水質,殺死了淡水魚類的魚卵和幼苗。還有農用塑料用品的泛濫,造成許多小河里生長起了大片的綠藻,河蚌難以存活,中華鳑鲏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托。
人類活動的肆意擴張,殺蟲劑的濫用,非人道的捕獲,惡化了淡水魚類的生活環境。長此以往,淡水魚類的減少甚至消亡,不止是魚類的噩夢,更將是人類自身的噩夢。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于滅絕。而這些浩劫的發生,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
尊重生命,尊重生存權利,是對人類智慧的最本質的要求。每個人頭腦里面,應該有這樣的概念:與動物、與魚類、與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共享地球資源,不獨自尊大,不趕盡殺絕,平等相處,和諧共生。
我們理當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其他生命生存的福音,才是人類生存真正的福音。
新聞鏈接:中華鳑鲏,是一種原生觀賞淡水魚。身體側扁而高,頭小,眼大,體色鮮艷。每當生殖季節,性成熟期的雄魚體色鮮艷,臀鰭呈紅色,有的邊緣呈黑色,身體在眼光照耀下呈現出美麗的色彩,在我國眾多河溪中均有分布,尤其喜歡生活在淡水河溪的淺水處有水草的地方,聚堆群居,攝食硅藻及其他藻類、碎屑,到了產卵季節,雄魚顫抖著展示自己的艷麗以吸引雌魚。兩條魚會結伴同游,互相追嬉,在水中尋找河蚌的棲息場所。它的繁殖習性十分奇特,必須要有河蚌才可以繁殖。中華鳑鲏魚和河蚌稱得上是至愛親朋,雙方互為其后代的養母。繁殖期的中華鳑鲏魚有領地觀念,會互相追逐爭奪河蚌,但不會大魚吃小魚。一旦發現河蚌,雌魚腹部垂下長長的產卵管,將卵產入蚌腮或外套膜內,中華鳑鲏魚的受精卵在蚌殼內無憂無慮地生長發育,直到孵化成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