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正是栽種西藍花的好時機。走進寶豐縣李莊鄉祿莊村西藍花種植基地,挖坑、撒肥、澆水、放苗、蓋膜……10余名村民正將一株株綠油油的西藍花幼苗移栽到田地里。
“這已經是我種植西藍花的第13個年頭了。我去年春季種了40畝,畝產1500公斤左右,按批發價5元/公斤計算,每畝地毛利潤達7000元。今年我把種植面積增加到了50畝,還種了8畝包菜,我就指望著這些菜帶領俺和鄉親們一起增收致富哩!”李莊鄉祿莊村種植大戶李建要樂滋滋地說。
據李建要介紹,西藍花成熟期短、產量高,每年1月開始育苗,3月栽種,5月采收,年產西藍花約15萬公斤,采用了“春種西藍花、夏種甜瓜、秋種西藍花”的三季輪作種植模式,加上種植甜瓜的收入,一年下來效益可觀。
西藍花開出“致富花”,還帶來了祿莊村新變化。
祿莊村現有耕地面積830畝,多年來,該村一直依靠種植小麥、花生等傳統農作物為生,種植方式單一。近年來,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祿莊村不斷鼓勵村民承包土地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為了讓承包戶安心發展生產,駐村第一書記周小飛和村“兩委”干部采取跟蹤式的服務,全程做好能人大戶發展產業路上的“保姆”,不僅在基地旁邊鋪墊道路、拉好電網,還在村里“招兵買馬”,組織附近村民到西藍花基地務工,解決基地的用工難題。
“年紀大了,也不能出去奔波。在這干活兒沒啥難的,只要手上勤快都中,一天下來掙個六七十塊錢,還不耽誤照顧家,多虧了村干部給俺找的活兒!”65歲的董瑞一邊嫻熟地忙碌一邊高興地說。
據祿莊村黨支部書記宋新臣介紹,該村專門成立了生產經營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優化種植結構調整,依托“村集體+種植大戶+種植基地+農戶”模式,通過基地務工、技術指導、組織銷售等方式,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產業向特色化、規?;?、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目前,西藍花基地已帶動祿莊村30余人就業,預計后期擴大規模還將再提供近30個就業崗位。
如今,小小西藍花不僅成為祿莊村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致富花”,更成為撐起全村鄉村振興新希望的“幸?;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