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隨著水溫的逐步回升,水產養殖動物攝食活動開始增多,水體中各類病原微生物也逐漸活躍,加之越冬后養殖動物體質相對較弱,更易受到各類病原微生物侵襲。因此,各養殖場(戶)應著重做好各類病害的預防控制工作。
一、病情預測
1.細菌性疾?。阂装l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潰瘍病、爛鰓病以及腸炎病等病害,重點關注區域為本市草魚、鯽魚、鳙魚和鳊魚等池塘高密度養殖區。
2.病毒性疾?。簯桴幋翰《狙Y和鯉浮腫病的潛在威脅,重點關注本市鯉魚和錦鯉主養區。
3.寄生蟲類疾?。阂装l小瓜蟲、指環蟲以及車輪蟲等病害,重點關注本市淡水魚類主養區。
4.真菌性疾?。阂装l水霉病、流行性潰瘍綜合征等病害,重點關注本市淡水魚類主養區。
5.近年來,春季淡水魚易發爆發性死亡疾病,重點關注區域為本市草魚、鯽魚、黃顙魚等淡水魚類高密度養殖區。
二、防治措施
1.防治淡水魚類細菌性疾?。簯龊梅硼B前的清塘、消毒工作;培育好水質;魚種下塘前可對其體表進行消毒。發病魚池用過的工具要進行消毒,病死魚要及時打撈、消毒深埋,減少疾病傳播;可用國標漁藥甲砜霉素、恩諾沙星粉以及中草藥大黃末(水產用)、五倍子末等治療。
2.預防魚類病毒性疾病: 應加強親本和苗種的檢疫,引進苗種時,要索取《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防止疾病隨苗種跨區域傳播。
3.防治水霉?。簯龊糜缭O備及放苗前的消毒工作;在放養和捕撈過程中,要謹慎操作,避免使養殖對象體表受傷;可選用國標漁藥復方甲霜靈粉進行防治。
4.防治草魚、鯽魚等淡水魚春季爆發性死亡疾病:應合理控制養殖密度,以防水質惡化引發疾??;投喂優質飼料,控制投喂量,防止魚攝食過量造成消化負擔引發疾??;早春應避免拉網分塘,減少機械損傷造成體表潰爛引發水霉、細菌等繼發性感染。針對發病的池塘,首先要準確診斷病原,對癥用藥,盡量減少外界環境對魚體的刺激,避免用藥不當加重病情。